
北京日报特派记者 陈嘉堃 赵晓松
昨天,在十五运会拳击赛场上,北京队老将孟繁龙以1比4不敌河南队的韩雪振,取得了男子92公斤级的亚军。36岁的他历经了业余与职业赛场的双重淬炼,12年后再次站上全运会赛场,这本身就是一场胜利。

昨天下午,孟繁龙(右)与河南队选手韩雪振在对决中。北京日报记者 潘之望摄
差十岁对决 老将憾负心不甘
决赛对手、河南选手韩雪振比孟繁龙年轻整整十岁,是新生代拳手中的代表人物。两人在今年全国锦标赛决赛中有过交手,当时孟繁龙遗憾告负。在全运会决赛上再次相遇,年轻、体能充沛、手握心理优势的韩雪振无疑是更被看好的一方。对于孟繁龙而言,年龄或许是他的劣势,但经验、韧性以及对胜利的渴望,却是他的底气。
比赛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胶着,每一回合的争夺都异常激烈。孟繁龙依靠丰富的经验和老道的防守技巧与对手周旋。而韩雪振用不知疲倦的进攻试图撕开老将的防线,他在晋级的过程中少打了一场比赛,体能的优势对胜负起到了关键作用,孟繁龙最终输了。
放不下热爱 从职业拳坛回归
1989年2月5日,孟繁龙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,14岁开始练习拳击,仅一年就进入专业队。2008年,19岁的孟繁龙在西安举行的全国拳击锦标赛上一鸣惊人,勇夺男子81公斤级冠军。随后几年,他一路高歌猛进,先后获得第26届亚洲拳击锦标赛81公斤级亚军、全国男子拳击冠军赛81公斤级冠军。2012年,孟繁龙迎来了他业余拳击生涯的高光时刻——代表中国参加伦敦奥运会。奥运舞台的历练,让他的技术更加成熟,心态更加沉稳。
2014年,离开专业队的孟繁龙开启了自己的职业拳击生涯。2017年10月,在澳门举行的IBF丝路冠军联赛揭幕战中,孟繁龙战胜加纳选手艾曼努·丹索,获得职业生涯第一条IBF洲际拳王金腰带。孟繁龙的职业战绩令人瞩目,他曾是IBF轻重量级排名第一的中国拳击手。
征战职业赛场10年后,孟繁龙在2024年做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:离开职业拳坛,回归国内赛场,加入北京拳击队。对于这个选择,孟繁龙淡然却坚定地说:“从职业赛场回到国内拳坛,我还是放不下对拳击的热爱。重新征战全运会赛场,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耀。”
三战全运会 不以金牌论成就
这是孟繁龙第三次征战全运会,距离他上一次参加全运会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。2013年辽宁全运会,孟繁龙收获一枚金牌。年龄带来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。孟繁龙很清楚,自己这个年纪面临的困难有多大,伤病多,体能恢复慢。
“只要内心坚定,这些都不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。”备赛期间,孟繁龙说,自己要做的就是系统训练,在大赛之前确保不出现伤病,把最好的状态留在全运会。“大家都在帮助我回到全运会拳击舞台,我想向金牌发起冲击,这也是我的梦想。”12年过去,孟繁龙渴望胜利的心依旧不变,不过他也明白全运会每一场比赛都不能掉以轻心,“每一个对手都很强,每场比赛都像是决赛一样。”
全运会赛场,孟繁龙的对手基本都是“00后”,面对这些小自己不少的年轻拳手,孟繁龙并不畏惧,“年龄只是数字,我们台上是对手,台下是朋友。”从14岁开始练习拳击,20多年来孟繁龙对拳击的爱热烈而深沉,这份爱帮助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。
孟繁龙的妻子、女儿来到现场观赛。女儿已经开始练习拳击,训练起来全心投入,打拳爱动脑子。她为爸爸感到骄傲,也希望爸爸当自己的教练,继续成长进步。
从2009年第一次拿到全运会银牌,到2013年的金牌,到如今36岁再次闯入决赛,孟繁龙的全运会之路是一部励志史。他无需用一枚金牌来证明自己,但他依然选择站上拳台,用最纯粹的方式,诠释着对拳击运动的热爱与尊重。
九龙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